税收信息
2010年第11期 目 录 总109期
一、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对外资企业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有关问题的通知
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金融企业贷款利息收入确认问题的公告
三、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工会经费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据问题的公告
四、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民政部关于公布2009年度第二批2010年度第一批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名单的通知
五、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华全国总工会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通知
六、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取得种植业 养殖业饲养业 捕捞业所得有关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
七、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证监会关于个人转让上市公司限售股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八、中山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印有单位名称发票管理相关问题的公告
九、中山市残疾人联合会 中山市地方税务局 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中山市财政局 中国人民银行中山市中心支行关于做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缴工作的通知
十、中山市残疾人联合会 中山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开展2009年度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缴工作的公告
十一、中山市地方税务局2009年度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缴费指引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对外资企业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有关问题的通知
2010-11-04 财税〔2010〕103号
根据《国务院关于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制度的通知》(国发[2010]35号)决定,自2010年12月1日起,对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及外籍个人(以下简称外资企业)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对外资企业2010年12月1日(含)之后发生纳税义务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以下简称“三税”)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对外资企业2010年12月1日之前发生纳税义务的“三税”,不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各级财政、税务机关要增强服务意识,加强政策宣传,做好征管工作。对政策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要认真研究,妥善解决,重大问题及时上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
摘自《广东省地方税务局网》
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金融企业贷款利息收入确认问题的公告
2010年第23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现对金融企业贷款利息收入所得税处理问题公告如下:
一、金融企业按规定发放的贷款,属于未逾期贷款(含展期,下同),应根据先收利息后收本金的原则,按贷款合同确认的利率和结算利息的期限计算利息,并于债务人应付利息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属于逾期贷款,其逾期后发生的应收利息,应于实际收到的日期,或者虽未实际收到,但会计上确认为利息收入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二、金融企业已确认为利息收入的应收利息,逾期90天仍未收回,且会计上已冲减了当期利息收入的,准予抵扣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三、金融企业已冲减了利息收入的应收未收利息,以后年度收回时,应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纳税。
四、本公告自发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
特此公告。
摘自《国家税务总局网》
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工会经费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据问题的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第24号
根据《工会法》、《中国工会章程》和财政部颁布的《工会会计制度》,以及财政票据管理的有关规定,全国总工会决定从2010年7月1日起,启用财政部统一印制并套印财政部票据监制章的《工会经费收入专用收据》,同时废止《工会经费拨缴款专用收据》。为加强对工会经费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管理,现就工会经费税前扣除凭据问题公告如下:
一、自2010年7月1日起,企业拨缴的职工工会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的部分,凭工会组织开具的《工会经费收入专用收据》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工会经费税前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0]678号)同时废止。
特此公告。
摘自《国家税务总局网》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民政部
关于公布2009年度第二批2010年度第一批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
资格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名单的通知
财税[2010]69号
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民政部关于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60号)精神,现将经民政部初步审核,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会同民政部联合审核确认的2009年度第二批、2010年度第一批获得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名单,予以公布。
附件:1.2009年度第二批获得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名单
2.2010年度第一批获得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名单
附件1:
2009年度第二批获得公益性捐赠
税前扣除资格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名单
1、中国红十字基金会 2、南都公益基金会
3、华民慈善基金会 4、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
5、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 6、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
7、詹天佑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 8、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
9、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 10、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
11、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 12、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
13、中国扶贫基金会 14、海仓慈善基金会
15、爱佑华夏慈善基金会 16、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
17、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 18、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
19、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 20、中国检察官教育基金会
21、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 22、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
23、中国预防性病艾滋病基金会 24、中国人寿慈善基金会
25、中国孔子基金会 26、中国华侨经济文化基金会
27、中国绿化基金会 28、万科公益基金会
29、援助西藏发展基金会 30、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
31、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 32、人保慈善基金会
33、中远慈善基金会 34、中华慈善总会
35、中华健康快车基金会 36、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
37、中国癌症基金会 38、桃源居公益事业发展基金会
39、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 40、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
41、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 42、中国医学基金会
43、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 44、中国煤矿尘肺病治疗基金会
45、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 46、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
47、凯风公益基金会 48、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育基金会
49、天诺慈善基金会 50、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51、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52、心平公益基金会
53、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 54、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
55、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 56、中国宋庆龄基金会
57、中国拥军优属基金会 58、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
59、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 60、中国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
61、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 62、南航“十分”关爱基金会
63、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 64、中国保护黄河基金会
65、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 66、中国公安民警英烈基金会
67、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 68、华阳慈善基金会
69、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 70、中国移动慈善基金会
71、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 72、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
73、中国航天基金会 74、中国禁毒基金会
75、中国友好和平发展基金会 76、威盛信望爱公益基金会
77、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 78、招商局慈善基金会
79、中国农业大学教育基金会 80、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
81、中科院研究生教育基金会 82、中央财经大学教育基金会
83、北京交通大学教育基金会 84、中国社会工作协会
85、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 86、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
附件2:
2010年度第一批获得公益性捐赠
税前扣除资格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名单
1、北京理工大学教育基金会
2、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
3、中国社会福利教育基金会
4、王振滔慈善基金会
5、张学良教育基金会
6、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
7、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
8、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
9、华润慈善基金会
10、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
摘自《国家税务总局网》
编者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条,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民政部《关于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60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民政部《关于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财税[2010]45号)的相关规定,“企业或个人在名单所属年度内向名单内的公益性团体进行公益性捐赠支出,可按规定进行税前扣除。”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中华全国总工会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通知
2010-10-25财税[2010]97号
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通过公益性群众团体的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124号)精神,经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审核确认,中华全国总工会具有2008年度、2009年度和2010年度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的资格。
摘自《国家税务总局网》
 , ;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取得种植业 养殖业饲养业
捕捞业所得有关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
2010-11-02 财税[2010]96号
福建省地方税务局《关于个人独资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取得的“四业”经营所得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请示》(闽地税发[2009]157号)收悉。经研究,批复如下:
根据《国务院关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征收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发[2000]16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4]020号)和《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地区有关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4]30号)等有关规定,对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从事种植业、养殖业、饲养业和捕捞业(以下简称“四业”),其投资者取得的“四业”所得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摘自《国家税务总局网》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证监会
关于个人转让上市公司限售股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
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
2010-11-10 财税[2010]70号
为进一步规范个人转让上市公司限售股(以下简称限售股)税收政策,加强税收征管,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证监会《关于个人转让上市公司限售股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167号)的有关规定,现将个人转让限售股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关政策问题补充通知如下:
一、本通知所称限售股,包括:
(一)财税[2009]167号文件规定的限售股;
(二)个人从机构或其他个人受让的未解禁限售股;
(三)个人因依法继承或家庭财产依法分割取得的限售股;
(四)个人持有的从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转到主板市场(或中小板、创业板市场)的限售股;
(五)上市公司吸收合并中,个人持有的原被合并方公司限售股所转换的合并方公司股份;
(六)上市公司分立中,个人持有的被分立方公司限售股所转换的分立后公司股份;
(七)其他限售股。
二、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八条、第十条的规定,个人转让限售股或发生具有转让限售股实质的其他交易,取得现金、实物、有价证券和其他形式的经济利益均应缴纳个人所得税。限售股在解禁前被多次转让的,转让方对每一次转让所得均应按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对具有下列情形的,应按规定征收个人所得税:
(一)个人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交易系统或大宗交易系统转让限售股;
(二)个人用限售股认购或申购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份额;
(三)个人用限售股接受要约收购;
(四)个人行使现金选择权将限售股转让给提供现金选择权的第三方;
(五)个人协议转让限售股;
(六)个人持有的限售股被司法扣划;
(七)个人因依法继承或家庭财产分割让渡限售股所有权;
(八)个人用限售股偿还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由大股东代其向流通股股东支付的对价;
(九)其他具有转让实质的情形。
三、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一)个人转让第一条规定的限售股,限售股所对应的公司在证券机构技术和制度准备完成前上市的,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按照财税[2009]167号文件第五条第(一)项规定执行;在证券机构技术和制度准备完成后上市的,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按照财税[2009]167号文件第五条第(二)项规定执行。
(二)个人发生第二条第(一)、(二)、(三)、(四)项情形、由证券机构扣缴税款的,扣缴税款的计算按照财税[2009]167号文件规定执行。纳税人申报清算时,实际转让收入按照下列原则计算:
第二条第(一)项的转让收入以转让当日该股份实际转让价格计算,证券公司在扣缴税款时,佣金支出统一按照证券主管部门规定的行业最高佣金费率计算;第二条第(二)项的转让收入,通过认购ETF份额方式转让限售股的,以股份过户日的前一交易日该股份收盘价计算,通过申购ETF份额方式转让限售股的,以申购日的前一交易日该股份收盘价计算;第二条第(三)项的转让收入以要约收购的价格计算;第二条第(四)项的转让收入以实际行权价格计算。
(三)个人发生第二条第(五)、(六)、(七)、(八)项情形、需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的,转让收入按照下列原则计算:
第二条第(五)项的转让收入按照实际转让收入计算,转让价格明显偏低且无正当理由的,主管税务机关可以依据协议签订日的前一交易日该股收盘价或其它合理方式核定其转让收入;第二条第(六)项的转让收入以司法执行日的前一交易日该股收盘价计算;第二条第(七)、(八)项的转让收入以转让方取得该股时支付的成本计算。
(四)个人转让因协议受让、司法扣划等情形取得未解禁限售股的,成本按照主管税务机关认可的协议受让价格、司法扣划价格核定,无法提供相关资料的,按照财税[2009]167号文件第五条第(一)项规定执行;个人转让因依法继承或家庭财产依法分割取得的限售股的,按财税[2009]167号文件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成本按照该限售股前一持有人取得该股时实际成本及税费计算。
(五)在证券机构技术和制度准备完成后形成的限售股,自股票上市首日至解禁日期间发生送、转、缩股的,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应依据送、转、缩股比例对限售股成本原值进行调整;而对于其他权益分派的情形(如现金分红、配股等),不对限售股的成本原值进行调整。
(六)因个人持有限售股中存在部分限售股成本原值不明确,导致无法准确计算全部限售股成本
原值的,证券登记结算公司一律以实际转让收入的15%作为限售股成本原值和合理税费。
四、征收管理
(一)纳税人发生第二条第(一)、(二)、(三)、(四)项情形的,对其应纳个人所得税按照财税[2009]167号文件规定,采取证券机构预扣预缴、纳税人自行申报清算和证券机构直接扣缴相结合的方式征收。
本通知所称的证券机构,包括证券登记结算公司、证券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其中,证券登记结算公司以证券账户为单位计算个人应纳税额,证券公司及其分支机构依据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提供的数据负责对个人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以证券账户为单位进行预扣预缴。纳税人对证券登记结算公司计算的应纳税额有异议的,可持相关完整、真实凭证,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清算申报并办理清算事宜。主管税务机构审核确认后,按照重新计算的应纳税额,办理退(补)税手续。
(二)纳税人发生第二条第(五)、(六)、(七)、(八)项情形的,采取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的方式。纳税人转让限售股后,应在次月七日内到主管税务机关填报《限售股转让所得个人所得税清算申报表》,自行申报纳税。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确认后应开具完税凭证,纳税人应持完税凭证、《限售股转让所得个人所得税清算申报表》复印件到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办理限售股过户手续。纳税人未提供完税凭证和《限售股转让所得个人所得税清算申报表》复印件的,证券登记结算公司不予办理过户。
纳税人自行申报的,应一次办结相关涉税事宜,不再执行财税[2009]167号文件中有关纳税人自行申报清算的规定。对第二条第(六)项情形,如国家有权机关要求强制执行的,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在履行告知义务后予以协助执行,并报告相关主管税务机关。
五、个人持有在证券机构技术和制度准备完成后形成的拟上市公司限售股,在公司上市前,个人应委托拟上市公司向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提供有关限售股成本原值详细资料,以及会计师事务所或税务师事务所对该资料出具的鉴证报告。逾期未提供的,证券登记结算公司以实际转让收入的15%核定限售股原值和合理税费。
六、个人转让限售股所得需由证券机构预扣预缴税款的,应在客户资金账户留足资金供证券机构扣缴税款,依法履行纳税义务。证券机构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依法履行扣缴税款义务,对纳税人资金账户暂无资金或资金不足的,证券机构应当及时通知个人投资者补足资金,并扣缴税款。个人投资者未补足资金的,证券机构应当及时报告相关主管税务机关,并依法提供纳税人相关资料。
摘自《国家税务总局网》
中山市地方税务局
关于印有单位名称发票管理相关问题的公告
2010-11-26 中山地税公告〔2010〕4号
为贯彻落实《广东省地方税务局普通发票简并票种统一式样工作实施方案》(粤地税发〔2010〕89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现对中山市地方税务局监制的印有单位名称发票的换版工作及有关管理问题公告如下:
一、简并后印有单位名称发票式样
纳税人可从税务总局规定的式样(附件1)中选择一种通用机打发票,按规定加印单位名称(或标识)。公园门票和道路客运定额发票式样暂不变。
二、申请印制印有单位名称发票条件
(一)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
(二)财务和发票管理制度健全;
(三)发票使用量大或统一发票式样不能满足本单位业务需要。发票使用量大是指单一种类发票一年实际使用量在1000本或者在100000份以上。
同时符合上述三项条件的纳税人,可申请印制印有单位名称发票,每次印制数量控制在一年用量内。
纳税人使用计算机开具印有单位名称发票的,使用的信息系统应具备开票功能或配备专门的开票软件,系统或软件的相关功能应符合《中山市地方税务局发票开票软件功能基本规范》(附件2),并可在规定的上传期限按规定格式上传开票数据,且发票电子存根能可靠存储5年以上。
纳税人自行开发开票软件的,应将开票软件程序及说明资料报主管税务机关备案。
三、申请印制印有单位名称发票需提交的资料和业务办理流程,请参照《转发关于印发<办理涉税事项业务规程(面向纳税人版)>的通知》有关规定(中山地税发〔2010〕140号)。
四、印有单位名称发票的保管
(一)用票单位应设置发票库房,配备必要的防盗、防火、防霉烂毁损、防虫鼠咬、防丢失等安全措施;如领购发票数量较少的,可存放于上锁的铁柜或保险柜中,发票摆放整齐有序。
(二)用票单位应指定专人管理发票,设立发票分类登记账,分类登记各种发票的领、用、存情况。用票单位内部有两个以上开票户的,应同时设立发票分户登记簿,分户登记各开票户的发票领、用、存情况。
用票单位应定期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发票领、用、存月报表》。
(三)发票有存根联的应当按顺序号装订成册。
(四)已经开具的发票存根联、发票使用登记资料及发票电子数据应保存5年,保存期满,报经税务机关查验后销毁。
五、旧版印有单位名称发票使用至2010年12月31日,从2011年1月1日起全面使用新版发票。纳税人自行开发的信息系统和开票软件相关功能修改应在2011年3月31日前完成,且应符合本公告第二条要求的标准,不符合标准的下一批次印制申请将不获批准。
本公告自公布之日起执行。《关于加强对印明企业名称发票管理的通知》(中山地税发〔2002〕2号)同时废止。
特此公告。
附件:1.印有单位名称发票票样(略)
2. 中山市地方税务局发票开票软件功能基本规范 (略)
摘自《中山市地方税务局网》
中山市残疾人联合会 中山市地方税务局
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中山市财政局
中国人民银行中山市中心支行
关于做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缴工作的通知
2010-11-12 中残字[2010]73号
为进一步推动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的深入开展,加强和规范我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以下简称“保障金”)的征缴和管理工作,根据《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广东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缴暂行办法》(粤残联[2009]216号)、《中山市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实施细则》(中府[2007]161号)及十三届60次市政府常务会议的有关决定,现就做好我市保障金征缴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镇(区)和有关职能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年审、保障金征缴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相应成立领导机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有关问题,要加强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队伍的建设,对用人单位实施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年审和保障金征缴工作提供必要的服务。
二、明确部门职责
各镇(区)和有关职能部门要严格按照现行法律、法规规定,加强沟通,紧密合作,履行职责,共同把残疾人就业年审及保障金征缴工作落到实处。
残联部门负责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与监督,做好保障金征缴政策制定和宣传工作;根据年审情况核准缴费单位应征数据并传送给地税部门;负责做好保障金减(免、缓)及退费申请审批;做好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地税部门信息数据的联网工作,帮助用人单位招聘、培训残疾人就业等服务工作。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把残疾人劳动就业纳入全市就业工作计划和劳动就业服务网络及劳动保障监察范围,承担用人单位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年审申报和资料录入工作,并在每
年5月15日前将用人单位申报的原始资料上报市残联。
地方税务部门负责保障金代征、催缴工作,把征收的保障金按级次并注明分配比例销号入库,对已催缴仍不缴费的用人单位名单(含金额)反馈给残联部门;协同做好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年审相关数据的共享与交换,并在每年2月底前将上年度全市符合年审的用人单位等相关信息提供给市残联。
财政部门会同残联部门负责保障金的管理和使用。
国库部门负责做好保障金预算科目、入库比例设置、对账、退库和上解省统筹金等工作。
地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商、统计、民政等部门,应当为残联部门提供用人单位登记户及在职职工人数等相关数据信息。
三、残疾人就业年审工作
残疾人就业年审实行属地管理原则,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将残疾人就业纳入劳动保障年审范围内,安排专人负责办理本辖区内用人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年审手续。
(一)年审对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包括在本市登记的外地驻中山单位和企业,私营企业,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台湾同胞投资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雇工超过8人(含8人)以上的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简称“用人单位”)。
(二)年审时间及地点
残疾人就业实行年度审核,审核用人单位上一年度安排残疾人就业情况。每年1月1日至4月30日为用人单位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申报录用残疾人就业资料时间。经审核后,5月至7月对达标单位寄发《达标证明书》,未达标单位寄发《缴款通知书》。
(三)年审资料
用人单位年审需提供如下资料:
1、在残疾人职工的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或《中华人们共和国伤残军人证》(验原件,收复印件);
2、在职残疾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凭证及与单位依法建立的劳动合同书(验原件,收复印件);
3、在职残疾职工上年度1月、6月、12月发放工资的有效凭证(验原件,收复印件);
4、中山市用人单位在职残疾职工申请表;
5、新成立的单位出示《营业执照》副本或《组织机构代码证》(验原件)。
(四)年审程序
负责残疾人就业年审的经办人员,对年审单位所申报的资料要从严把关,把申报资料准确录入《中山市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年审系统》内并进行初审;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机构根据各镇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分局的初审结果进行审核,核准无误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开出《达标证明》或《缴款通知书》给年审单位,年审数据录入《广东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年审地税代征系统》后把年审数据传给市地税部门,由地税部门征收。
四、保障金地税代征工作
(一)征收范围及标准
根据现有法律法规要求,各用人单位应按不低于本单位上年度平均在职职工总数1.5%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对未达到1.5%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按实际差额人数和市统计部门公布的上年度全市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标准的80%计缴保障金。按比例计算不足1人的部分,依照规定标准按实际欠安排比例数计缴保障金。
保障金计算公式(计算结果取小数点后2位):
应缴保障金=(上年度平均在职职工总数×1.5%-在职残疾职工人数)×上年度全市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80% 。
安排1名盲人或一级肢体残疾人上岗就业的(且有明确的工种和岗位、工资不低于中山市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按安排两名残疾人计算。
(二)征收时间
保障金每年度征收一次,当年征收上一年度。征收时间为每年8月1日至10月31日(2009年度保障金的征收时间为2010年12月1日至2011年1月31日)。
(三)征收办法
(1)地税部门根据残联部门传入省大集中征管系统的应收数据向用人单位征缴保障金。保障金
征收统一使用地税部门的税收票证。
收取的保障金均统一缴入国库,对当年多(重)收保障金的,按有关规定予以办理退库或次年抵缴处理。
(2)地税部门应按规定及时、足额征缴保障金,每月向残联部门反馈征收情况。对未缴纳保障金的单位要做好催缴工作,逾期仍不缴纳的,除补缴欠缴数额外,从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5‰的滞纳金。
地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残联等部门应联合推进计算机互联网建设,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工作流程一体化。
五、保障金管理及使用
(一)地税部门按属地征收原则将保障金缴入国库,国库部门根据预算分配比例将收到的保障金解到地方财政库款专户,同时办理划转手续上解统筹金。
(二)国库部门收到保障金后,提供收入报表与地税对账,地税每月提供报表与市残联核对确认。
(三)按上年度实际征收保障金总额的2%计提给地方税务部门作为征管、网络设备维护的工作经费;15%上缴省为残疾人事业统筹金;余额实行市、镇(区)按3:7比例分成,一级财政的镇(区)予以全额返还。2011年起市财政不再另行补助各镇区残疾人专职委员的工作补贴。
(四)保障金专项用于与残疾人就业、培训等相关的业务支出以及所需工作经费,并纳入年度预算。保障金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检查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挪用、贪污保障金。
(五)保障金属于政府性基金,原则上不予缓缴和减免,因连续两年严重亏损或破产等原因需要缓、减、免缴保障金的,应在办理年审时向属地残联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相关的证明资料,报市财政、市残联审批。
附件:《中山市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略)
摘自《中山市地方税务局网》
中山市残疾人联合会 中山市地方税务局
关于开展2009年度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缴工作的公告
2010-11-25
根据《残疾人就业条例》(国务院令第488号)、《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和《中山市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经十三届60次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同意,从2010年起,对残疾人就业年审不达标的用人单位由地税部门代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现将有关征缴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收时间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每年度征收一次,当年征收上一年度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2009年度的征收时间为2010年12月1日至2011年1月31日。
二、征收范围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包括在本市登记的外地驻中山单位和企业,私营企业,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台湾同胞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雇工超过8人(含8人)以上的个体经济组织(简称“用人单位”)。
三、征收标准
用人单位应按不低于上一年度平均在职职工总数的1.5%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达不到1.5%比例的用人单位,每少安排一名残疾人,按本市统计部门公布的上一年度全市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2009年度为16588元)的80%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按比例计算不足1人的部分,依照上述标准按实际比例数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四、征收方式
用人单位收到市残联发出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缴款通知书》后应在征收期内向所属辖区地税分局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逾期缴纳的,从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5‰的滞纳金。
五、征收票证
地税部门代征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统一使用税收票证。
详情请浏览中山市残疾人联合会网站(www.zsdpf.org.cn)及中山地税网(www.zstax.gov.cn)。
摘自《中山市地方税务局网》
中山市地方税务局
2009年度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缴费指引
一、征收范围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包括在本市登记的外地驻中山单位和企业,私营企业,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台湾同胞投资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雇工超过8人(含8人)以上的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到上一年度平均在职职工总数的1.5%的,应当依法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二、征收标准
用人单位应按不低于上一年度平均在职职工总数的1.5%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达不到1.5%比例的用人单位,每少安排一名残疾人,按本市统计部门公布的上一年度全市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2009年度为16588元)的80%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按比例计算不足1人的部分,依照上述标准按实际比例数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缴纳保障金按下列公式计算(计算结果取小数点后两位):
①按比例应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 = 上年度本单位在职职工平均总数×1.5%;
②应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按比例应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 - 在岗残疾职工人数)×上年度全市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80% 。
其中安排一名盲人或一级肢体残疾人就业的按安排两名残疾人计算。
例1:A用人单位2009年平均在职职工总数为8人,且无安排残疾人就业,应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8×1.5%-0)×16588×80%=1592.45元;
例2:B用人单位2009年平均在职职工总数为100人,且无安排残疾人就业,应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100×1.5%-0)×16588×80%=19905.6元;
例3:C用人单位2009年平均在职职工总数为100人,已安排1名残疾人就业,应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100×1.5%-1)×16588×80%=6635.2元。
三、征收时间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每年度征收一次,当年征收上一年度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2009年度的征收时间为2010年12月1日至2011年1月31日。
四、征收方式
用人单位收到市残联发出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缴款通知书》后应在征收期内向所属辖区地税分局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逾期缴纳的,从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5‰的滞纳金。
五、征收票证
地税部门代征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统一使用税收票证。
摘自《中山市地方税务局网》